今天通過網絡,與幫我做鋁合金結構的Tim相見,我們一行四個人,對要安裝在我們家後院的金豆莢4T,進行了具體的商議(見如上視頻中的後半部)。
除了一些在結構細節上的微調外,我們對這個問題需要做出一個清晰的判斷:金豆莢4T的根基,到底是建在地面之上,還是設在地面以下?
雖然將其建在地面以上不太影響其功用,但是,因爲其總高是18英尺,超出了當地市政府(BC省Kelowna市)的限制,即任何獨立的建築,包括溫室大棚,其高度不能超過16英尺。
爲此,我的這個溫室大棚,必須向下降2英尺。鑒于這種考慮,我希望更加有效地利用地熱的效果。
這與人體37度的恒定溫度,有異曲同工之處。這也就揭示了,在一個熱源(對應太陽,或人體消化食物後所釋放的熱能)和一個冷源(對應恒溫層的水,或人體占比70%的水)的作用下,可以借著調整兩者之間的平衡,創造另外一個溫度和濕度介于兩者之間,簡單可控的穩定態。
你看,用如此簡單可行的辦法,就在金豆莢4T的底部,創造了一個類似外面土壤之下也有一個大致恒定水位(water table)的情形。
而且,借著一個水泵,就可以通過調節此人爲創造的地下水的高度,來調節大棚裏面的濕度和溫度(兩者間有一個自然的關聯)。
由此可見,即使外在環境會出現極端惡化的情況,如此設立的太陽熱和地熱雙結合的方式,還是可以在如此建築的裏面,創建一個光亮、舒適、恒溫、恒濕的環境。
再有,整個設計簡單到一個地步,實際就是被動太陽熱和被動地熱的完美結合,且在其中用簡單的擾動機制(水泵和風扇),就可以使得整個系統運轉自如,耗電極少,將被動變主動。
如果要做成完全離網的,那就是:大致用一塊光伏板和兩個蓄電池,就搞定其“間歇式”的用電需要。